再談澳門電子支付 2020

/ 0 評 / 31

自從在一年多前寫過一篇關於澳門電子支付的文章《澳門電子支付現狀與未來》,文章發佈後,坊間反響熱烈,有不少本澳從事金融、銀行業界的朋友亦有同感,透過不同方式與我相互交流討論,回想起來收獲頗豐,在此再次感謝各位。

這在短短一年內,

你會看到大家由之前的現金,轉變為以移動支付為主要的支付方式;

你會看到各個支付工具為搶攻市場份額,紛紛祭出大量紅包、隨機立減、滿指定金額立減等等的優惠補貼用戶;

你會看到大家在結賬時,會先看哪個支付工具有消費紅包或優惠而用其進行支付;

你會看到某幾間銀行為保持自家支付工具的競爭力,連周末等假期都派員在支行教新用戶開通移動支付;

......

以上種種場景,令我想起當年國內移動支付剛剛興起時熱鬧的景況。

在一年後的今天回看,電子支付在澳門的發展速度可謂相當驚人,變化頗大,迅速發展的成績有目共睹,而上年寫下的一些預測,大部份也基本實現或正在進行中;

回顧 2019年的澳門電子支付

先來回顧一下當時(2019 年 4月)寫的內容,看看到現在(2020年 7月)有多少已經實現或者變化較大的。

澳門人在澳門使用國內支付工具

未來澳門居民能夠在澳門使用這些支付工具嗎?答案是有機會,這就要看國內的監管部門會不會限寬或為境外居民制訂專門的購匯政策,或又者等待這些支付工具的供應商(阿里-螞蟻金服、騰訊-微信支付)在澳門落地。 2019-4

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支付寶母公司螞蟻金服在澳門取得虛擬銀行牌照,並開設螞蟻銀行(澳門),亦為支付寶增加澳門地區切換和澳門幣錢包,這樣一來,澳門人終於可以在澳門使用支付寶進行日常消費,而且是使用澳門幣,同時也能夠在淘寶等國內支援支付寶的應用和電商網站上消費,並自動換算匯率以人民幣支付;

圖片來源:新華社

其實個人對支付寶(澳門)本是寄予厚望,主要原因是因為其在國內的豐富成熟的移動支付經驗,再加上集團擁有淘寶這種「怪獸」級的電商平台,相信如果能夠投入資源,全力搶佔澳門市場,相信成為澳門市佔率第一的移動支付工具指日可待。但是!但是!目前來說,就個人觀察,總體推進進度還是相當緩慢,首先在各種的推廣優惠力度方面不及各家銀行所推出的紅包及折扣優惠,而且早前推出的大部份優惠只適用於淘寶、天貓、以及官方指定合作物流。其次線下可用支付寶(澳門)進行支付的商鋪至今寥寥可數,導致很多情況想用卻又用不了。在推廣方面,可要再加把勁。

在另一方面,國內另一巨頭-微信支付,卻在過去一年未見有針對澳門幣的業務或者在澳門落地的公開計劃;

澳門目前主流移動支付方式

由當時的NFC非接觸式澳門通卡、VISA payWave、MasterCard PayPass、M.Wallet、銀聯閃付,再到二維碼掃碼支付的 MPay、大豐銀行豐付寶、廣發銀行移動支付、中國銀行的 BOC Pay、銀聯雲閃付、極易付等等,再到後來的工銀e支付、支付寶(澳門)加入戰場,整個澳門移動支付市場好不熱鬧。

在短短這一年之間,經過各家銀行推廣自家移動支付工具大量折扣優惠、停車自助繳費、巴士乘車碼以及疫情的洗禮,尤其是二維碼掃碼支付,澳門市民對於移動支付的接受程度相比於一年前可說是又上了一個新台階,用戶使用習慣也逐漸成熟起來。大部份人在消費時都會看看自己手上哪間銀行或金融機構有隨機立減或折扣等優惠,選擇相應工具進行支付,這對於澳門人來說,現在是再普遍不過的事。

以下是目前已開通受理本地居民移動支付工具的澳門商戶數量分佈,數據截至2020年03月31日:

經過這一年下來,在用戶使用習慣和比例上,二維碼掃碼支付無疑成為澳門目前最主流、最受歡迎的移動支付方式;

驚人增長的移動支付數據

首先來看一下澳門可受理移動支付機具的數量變化

2018年度第四季澳門可受理移動支付的終端機約有16,000部,是2018年第一季的兩倍。 2019-4

短短一年,澳門可受理移動支付機具的數量由2018年的約16,000部升至2019年的約36,000部,升幅為2.25倍;

按相關報導可知,至2020年第二季度與2017年相比之下,在2020年第二季度已達42,000部及9,000個支付二維碼,相差足足10倍有多,可見數量上升速度相當驚人,目前已經有大約八成左右的商戶安裝了機具,覆蓋率已算相當不俗,2020年當中新裝機具的商戶不乏是因為疫情下推出的電子消費券的關係,造成另一波快速增長,而其中有超過800個街市商販。

再來看看本澳移動支付的交易數據

澳門居民使用移動支付交易筆數及金額則相當於頭三季的總和,2018年度的移動支付交易金額更比2017年度上升了10.6倍。2019-4

本地移動支付交易筆數方面,2019年全年的交易筆數達1,652萬筆,相比於2018年全年的交易筆數,升幅12.3倍。2019年第一至三季度,交易筆數為806萬筆,第四季度為846萬筆,也就是說,僅2019年第四季,就已超過2019年第一至三個季度的總和,升幅相當喜人。另外,2020年第一季度交易筆數更達895萬筆,已超過2019年總交易筆數的一半。

本地移動支付交易金額方面,2019年全年的交易金額達12.3億澳門元,相比2018年全年,升幅達13.7倍。2019年第一至三季度,交易金額為5.8億澳門元,第四季度為6.5億澳門元,同樣地,僅2019年第四季,就已超過2019年第一至三個季度的總和。2020年第一季度交易金額已達到8.3億澳門元,已達2019年總交易金額的67%。

澳門的移動支付市場,無論從交易筆數和交易金額來看,兩年多以來,均以倍數級升幅,數字屢創新高,說明市民都將移動支付工具作為主要的支付方法,主要有賴於業界的良性競爭及政府的大力推動,當中更不乏疫情下推出的電子消費券的刺激,令到商戶使用機具的滲透率進一步提高,以令移動支付加快普及。疫情下,2020年5月的本澳移動支付的交易筆數比疫情前上升了25%和交易金額更上升了54%。

結合線上線下推動、降低申請門檻、簡化手續

可見政府方面過去大部份工作都是鼓勵及推動商戶、居民、旅客線下電子收付,從數據上來說至今成效不俗,值得加許。但另一方面,個人認為這些工作不應僅僅限於線下實體店,而是要線上及線下互相結合,目前工作仍缺少線上推廣,我指的線上推廣是應鼓勵各家金融機構應該推廣及開放線上電子支付接口予澳門從事電子商貿、資訊科技業界、應用開發者,而且要簡化申請門檻及手續,所有商戶簽約手續均可在線上完成。2019-4

在過去一年多,毫無疑問地,線下的移動支付推動工作的進度無論從數字上和日常實際使用上都明顯感到相當大的進步,但另一方面,線上電子支付部份的推動似乎仍然未有太大的推進,也許是受到大力投入線下推廣工作和疫情的影響,人手未能配合。

由於澳門的地域範圍問題,相信線下的移動支付推廣普及工作將不久就會完成,而各家金融機構推動、開放及簡化線上電子支付接口是另一項重要工作,在疫情期間,不少商家陸續將業務進行數字化轉型,將產品及服務透過線上銷售,而當中必要的一環就是接入各銀行及電子支付工具以便用戶進行以上支付,大家遇到的問題都不外乎是接入時間長、申請門檻高、手續繁複等的問題,一年過去,至今這個情況未見有太大改善,這部份仍要再加把勁。能夠做到線下移動支付及線上電子支付無縫結合才算是真正成熟。

聚合支付、互聯互通

澳門目前商戶方面經常會遇到一個問題,就是目前商戶為了支持多種電子支付方式,在收銀台都設有多種不同的終端設備,這讓商戶感到不便,每次都要因應客戶使用的支付方式而拿起不同的終端機,而不能只使用一部終端機完成。政府方面和銀行也開始認識到這個問題,也陸續開始傾向採取"聚合支付"的方式。而近來,澳門中國銀行也推出了"中銀智慧付"的服務、工銀澳門也推出了"工銀聚合支付",其實都算是同一類產品,一個二維碼或者一部終端就可以兼容支付寶、微信支付、該銀行的移動支付應用,概念很好,但目前也只能算是"小聚合"。2019-4

2020年,金管局及其他金融機構將透過制訂"聚合支付監管指引",要求所有移動支付收單機構必須參與。指引中推動所有澳門移動支付機構開放其收單機具,受理所有本地的移動支付工具;另一方面,透過聚合所有二維碼立牌,令各種澳門移動支付工具的使用者,均可透過掃描由收單機構提供,統一的"二維碼"進行支付;初步計劃於今年內,協調業界完成有關系統對接等技術工作及進行測試,並於明年首季同步推出正掃及反掃聚合支付。

"聚合支付、互聯互通" 為上次文章主要論述到的其中一個較大的重點,就此,已可以看到澳門政府對於實現聚合支付、互聯互通這個概念上已經表態支持及有清晰的時間表。雖說聚合支付要到2021年,互聯互通要到2022年才實現,但總算是在本澳電子支付發展上有這個明確目標和方向一步一步地落實這個概念,對於各相關業界來說,可以提早佈局和部署。

電子消費券

因疫情關係,澳門特區政府為提振本地消費,擴大內需,在2020年2月13日宣佈向每個澳門居民發放 3,000 元澳門幣的電子消費券,此階段總數是22億澳門幣,形式是透過"澳門通"的電子儲值卡發放,限定在三個月內使用,而後期還有第二階段,再每個澳門居民發放 5,000 元澳門幣的電子消費券。此等惠民措施對澳門本地經濟是有一定幫助,但凡事都有兩面性。好處相信大家都知道,就不再詳述,接下來談一下另一面。

這舉促使大量商戶們安裝"澳門通"的機具,加大今次計劃的可用範圍。但是,問題就來了,澳門共有不下十種的支付工具,這次「消費補貼計劃」主要是集中在"澳門通"一間身上,間接地迅速幫助"澳門通"進一步擴大澳門的市場佔有率,基本到目前為止,澳門大小商戶基本上都接受"澳門通"卡的消費,這舉大大影響澳門電子支付的生態平衡。

根據相關報導,商戶們為加入這次「消費補貼計劃」中,紛紛在這段時間要求安裝"澳門通"機具,接下來至 5月中,已新裝機的場所超過6,000個,當中超過800個市販。

而官方對於為何使用澳門通卡作為發放途徑,解釋是由於原來澳門通卡的覆蓋面較廣,為了盡快下發電子消費券及減低市民對電子支付的學習成本,故採取此途徑。對此,第一階段要迅速實施是可以理解的,而在當時就已預見半年後將有第二階段的電子消費券,仍決定只使用澳門通作為唯一發放渠道,那就對其他擁有支付工具的銀行和金融機構有點"不公平"。

除了"澳門通"卡以外,其實可以考慮一下參考中國國內的做法,透過目前市面上現有支付工具發放電子消費券及電子紅包,作為對單一發放渠道的補充,最重要,還有多個優點:

1. 線上領取電子消費券,毋須親身領取,降低大量行政成本。目前聽到最多關於消費券的新聞,除了使用成效數字外,其他大部份都是消費卡遺失、被盜用、代領、因疫情關係身處外地而無法親身領取等等的情況,如透過線上發放的形式,這些問題將被解決或簡化,從而大大減低政府相關部門的大量行政成本。

2. 持續政策杠杆,合力推動。由澳門特區政府推出這兩輪「消費補貼計劃」中,計劃中每 1 元平均能夠拉動幾倍至十幾倍的消費,產生龐大的"杠杆效應"。目前疫情情況未見明朗,這種"政策杠杆"持續時間始終有限,如果政府能夠結合其他銀行及金融機構合力使用線上發放電子消費券,除政府投入以外,其他銀行及金融機構都可結合自己的電子紅包投入消費補貼,相信持續所產生的"合力杠杆效應"還能更大,從而做到更大程度地促消費,穩定本澳中小企的經濟和就業。

3. 精準扶持中小微企、小店。雖然推出「消費補貼計劃」能夠刺激本地消費,增加內需,但從數據可以看出,消費券主要流向生活"剛需"的類別,比如超級市場、餐飲業等。而一些不同行業的店鋪和中小微企,受惠本次「消費補貼計劃」的程度就未必太多。其實經過第一輪的「消費補貼計劃」,當局理應已掌握了實際的消費大數據,而下一階段,可透過這些大數據,針對一些行業、小店,可以結合其他銀行及金融機構合作發放定向專項的小額消費券及紅包,精準扶持中小微企及小店。

4. 促進本澳電子支付生態健康發展。目前首階段「消費券」只透過"澳門通"卡作為單一的發放渠道,除間接地迅速幫助"澳門通"進一步擴大市場佔有率外,得到本澳市民消費大數據、交易沉澱資金所衍生的利息等等,這變相已影響本澳電子支付生態,將對其他擁有支付工具銀行和金融機構造成很大程度上的"不公平"及對單一電子支付工具的過度依賴。建議往後的「消費補貼計劃」或類似計劃能夠從多個渠道進行發放,作為對單一發放渠道的補充,平衡整個澳門的電子支付生態,相對公平競爭,有序健康發展。

提升移動支付工具的數據安全及穩定

要做到“只帶手機,不帶錢包外出〞的其中一個前題條件是移動支付工具的穩定性。相信在過去一段時間大家都會聽到某金融機構的移動支付工具無法正常運作的情況,而我自己剛好在當天也遇上了這個情況,在午餐後準備結賬時,使用某移動支付工具無法正常結賬,餐廳內其他客人也是相樣情況,本來大家都以為是自己手機的網絡信號問題,最後發現竟是該金融機構的問題。所以作為金融機構作為移動支付服務的供應商,更應準備更多技術方案以保障移動支付服務的正常運作,提升穩定性,尤其是作為本澳市佔率極高的金融機構。

數據安全方面,藉著未來的聚合支付、互聯互通的契機,業界需統一訂立及檢視用戶消費數據安全和私隱的最低標準。日常交易中會產生大量的個人消費數據屬於敏感數據,現有多個電子支付工具的安全性不一,有必要由業界統一規範及檢視在電子支付工具應用系統中各個環節中的加密傳輸、加密儲存、多重備份、訪問控制等至少需要具備的技術方案。而另一方面,這些敏感且極具價值的消費大數據如何規管,合法使用,儲存及退出機制也成另一個需要關注的課題,在此就不展開。

要市民及商戶用得安全,用得放心。提升移動支付工具的數據安全及穩定性是接下來每間銀行和金融機構的其中一個重要課題,切勿到發生事故才回想起這些要早該做的事前工作。

降低商戶費率 全面普及商戶長期使用

推動電子支付,需要多方配合,除了市民要願意用,學會用;商戶也要願意安裝相應機具,學會用;銀行和金融機構方面亦要盡力配合安裝、教學、降低商戶接入的安裝費及交易手續費率,才能全面普及。如果電子支付工具在商戶覆蓋率不高,市民又會遇到雖有電子支付工具,商戶卻沒有機具收款的尷尬情況。目前澳門普遍商戶都反映雖然部份銀行和金融機構豁免了安裝費,但每筆交易的手續費相對鄰近地區來說比較高,導致商戶們初期安裝意欲不高,尤其是單筆交易金額大的商戶。最近是由於疫情關係及有消費券的推動關係,商戶們的裝機意欲才有所上升,然而交易手續費仍需要進一步的降低空間,全面普及商戶長期使用;

目前大部份年青的市民對電子支付使用上可謂駕輕就熟,甚至外出只帶手機,忘記帶錢包也不是太大問題,不過較年長的市民在學習使用上仍需要一段時間。這是相當正常的過程,不過在銀行和金融機構方面,可以對各自的電子支付工具用戶界面和使用流程上提升用戶體驗,以降低新用戶的學習成本,令市民願意用,學會用,從而進一步推動電子支付的普及。

總結

今次首先是對一年多前的看法和預判進行一個簡單的回顧,從購匯政策的調整、國內支付工具落戶澳門、支付寶澳門幣錢包已經實現,而聚合支付、互聯互通正在進行中,將計劃於2021年及2022年推出;另一方面,關於線上應用與電子支付的推動工作仍然未有明顯的變化;數據方面,澳門的移動支付市場,無論從交易筆數和交易金額來看,兩年多以來,均以倍數級升幅,數字屢創新高,這對於一個小小的澳門來說,可是相當驚人和值得鼓舞。

今年疫情期間,澳門特區政府為了促經濟、保民生而推出電子消費券,可算是一枚加速電子支付發展的"催化劑",間接地對澳門整個電子支付的生態造成巨大影響。但凡事有兩面,建議需平衡整個澳門的電子支付生態,並且要思考一下往後類似補貼計劃中的電子消費券的發放模式和渠道,避免將所有"雞蛋"集中放在同一個籃子中,減少對單一金融機構的"過份依賴",未來亦應乘著推動聚合支付、互聯互通的契機,讓業界統一訂立及檢視用戶消費數據安全和私隱的最低標準,進一步提升移動支付工具的數據安全及穩定,改善用戶體驗。而政府方面亦要規管相關金融機構個人消費數據的使用準則,未來為了進一步全面普及電子支付,應積極與業界溝通,降低商戶手續費費率(包括線上電子支付和線下移動支付),從而建立健康有序,競爭相對公平的電子支付生態環境。

在2017年堪稱澳門電子支付的元年,如今已到第四個年頭。要將澳門建設為智慧城市其中重要的一環就是電子支付。過去兩年可以看到澳門特區政府在這方面進行了大量工作和推動,成績有目共睹,值得稱讚。不過不應滿足現狀,因為當中所存在大量問題需要解決和改善,距離一個真正成熟的電子支付社會還有一段很長的距離。

再次期待不久將來,澳門能夠進入一個成熟移動支付的時代。

數據參考來源

部份數據和資料來源來自澳門金融管理局、澳門經濟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