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 Metaverse 到底是甚麼?

/ 0 評 / 4

近期經常在不同場合、不同階層朋友們口中聽到「元宇宙」這個詞語。

隨著今年10月 facebook 正式宣佈將母公司改名為 Meta ,並將公司未來五年發展主調為-元宇宙,其他科網巨頭也紛紛在這個領域佈局。

「元宇宙」這個名詞就被科技界、投資界、媒體等等炒得非常火熱,也令大眾產生了無限遐想。

那今次就來聊一聊「元宇宙」和一些我個人看法。

首先,甚麼是「元宇宙」?

甚麼是元宇宙?

甚麼是元宇宙 Metaverse?這個名詞最早是1992年出現在一本美國科幻小說「雪崩 Snow Crash」中。從字面上看,這個詞由 Meta 和 Universe 宇宙兩個字所組成,主要是基於現實世界上建立一個虛擬平行宇宙,裡面有完整社會、經濟等體系。

不過,這個元宇宙最終以甚麼形式存在?怎樣組成?

有人說像電影「Ready Player One」中所描述那般,穿了全身可穿戴設備,戴著VR眼鏡,進入一個虛擬世界,在虛擬世界中扮演另一個自己,展開另一段人生,可以在裡面工作、生活、學習、娛樂。

有人說像遊戲「Minecraft」中,戴著VR眼鏡,進入一個屬於自己的虛擬世界,我的世界由我主宰。

有人說像 MMORPG (大型多人在線角色扮演遊戲) 一樣,只不是戴了副 VR眼鏡,從第一身角度進入遊戲,沉浸感更強罷了,同樣有虛擬道具、虛擬金錢...

有人說...

以上各種描述可能對,又可能不對。

可以看到每個人目前對「元宇宙」的理解、認知和定義都可能不一樣。

那我們先看看科網巨頭們是如何定義「元宇宙」?

facebook 朱克伯格:元宇宙是一個具有超強沉浸感、融合虛擬現實技術,結合專屬硬件設備打造的社交平台;

 

騰訊:就是我們說的全真互聯網,目前現實中所有東西都有虛擬版本,包括人物、物品、社交關係、金錢、社會...建立一個獨立於現實世界的虛擬數字世界(用新身份開啟全新的自由生活),但也只局限在虛擬世界之中。

 

阿里:元宇宙就是VR/AR眼鏡上的整個互聯網行業的呈現,我們熟悉的各種各樣互聯網應用,在元宇宙上都會它自己的呈現方式。例如:商家可以自行搭建3D購物空間,讓顧客可以「雲逛街」,帶來另一種購物感受。

 

Roblox:我們建立一個讓用戶們能夠盡情創作內容並在虛擬社區中交流和成長的在線游戲。

就連科網巨頭們也沒有對「元宇宙」有統一的標準定義,所以「元宇宙」最終會發展成甚麼形態,沒有人知道。

誰擁有或主導「元宇宙」規則?

進入「元宇宙」一定是要用 VR/AR 眼鏡?

「元宇宙」與現實世界分離還是虛實融合?

「元宇宙」是運行著甚麼社會制度?

...

以上統統暫時都沒有定論。

不過個人看來,「元宇宙」必然會存在以下一些特徵:

「元宇宙」共同特徵

  1. 元宇宙最終只會有一個,而且必須能夠一直存在
    • 在可見情況下「元宇宙」只會一個,而且並不會因為某個國家,某間公司破產,導致整個「元宇宙」消失,只要人類社會存在,「元宇宙」就會繼續存在;
  2. 元宇宙必須是去中心化
    • 元宇宙必定也只能是去中心化,否則不能稱為宇宙。因為元宇宙中所有的一切,不屬於某個國家,某間公司,元宇宙應該更像一個宇宙,有統一物理規則、特性和限制,而且必須一直存在,以現今的技術角度看,要做到這種效果,元宇宙必須是去中心化結構,透過一個開源開放共同協議,讓大家遵守;就如大家每天都會使用的互聯網,背後透過遵守了 http / https 協議才得以用統一格式進行數據傳輸和交換。就目前技術而言,區塊鏈技術作為「元宇宙」的核心技術也是比較合適。
  3. 必須具有強烈的沉浸式體驗
    • 有一點共有特徵就必定是,大家口中的「元宇宙」,不論是使用 VR、AR 或是其他可穿戴設備或其他方式進入「元宇宙」一種方法,目的是為提高身在「元宇宙」的用家們帶來強烈沉浸式體驗,但不限於當前這些可穿戴設備,未來或有更好的方法。VR、AR 或是其他可穿戴設備都是一些目前可見,大家可快速理解的方法,主要是透過硬件互動,獲取現實中您身體的反饋指令,從而控制「元宇宙」中的角色,但這些可穿戴設備是不是最終進入「元宇宙」的唯一方式,卻未必。
  4. 需要龐大軟硬件設備及技術支撐
    • 「元宇宙」這個概念很大,要支撐起這個概念,構建及運作一個足夠逼真的虛擬世界,均需要龐大算力和相關基礎設施。最基本訪問「元宇宙」所需要的硬件和週邊設備,例如 VR 眼鏡及其他可穿戴設備,而「元宇宙」中所有虛擬元素都要進行3D圖形渲染、實時運算、傳輸、儲存等,半導體晶片、通訊設施基建等等這些最底層的硬件資源都是不可或缺。軟件算法更需要人工智能、3D引擎、眼球追蹤、手勢識別等技術支撐。

元宇宙與數字資產

近期在與朋友討論「元宇宙」時,同時也會冒出「NFT」、「DeFi」這些詞語。為甚麼?因為如果「元宇宙」是一個虛擬世界,也必定存在一套經濟體系。而當中「NFT」可證明在這個虛擬世界中某些資產的所有權,「DeFi」是透過加密貨幣這個金融體系為用戶實現點到點交易,所有流程都是基於代碼自動執行,沒有中間角色。至於詳細甚麼是「NFT」、「DeFi」,有興趣可以在網上搜尋,介紹會更詳細。

回到與「元宇宙」之間的關係,簡單來說,都是透過去中心化技術證明我們對數字資產的真正擁有權,並可以進行交易。

各種去中心化技術是「元宇宙」中不可或缺部份,當中包括「NFT」、「DeFi」,但大前題是「元宇宙」能夠實現。

從 facebook 到 Meta

近十年間 facebook 欠缺創新動力,除了到處收購公司(WhatsApp, Instagram, Oculus…)外,自家原來業務就沒有太大創新,其中重金收購的 Oculus 亦因市場表現不佳,市場收益被打上問號。

同最近亦因各種涉及個人私隱問題被告;Apple 在 iOS 14 更新私隱和數據使用政策導致 facebook 廣告業務效果... 以及其他一系列負面情況,facebook 整體貌似迷失了方向,在這個關鍵時刻,非常需要一個清晰新目標才能向各位投資人、股東交代和轉移大眾對公司負面形象的注意點...

所以當今年 10月 facebook 正式宣佈將母公司更名為 Meta, 未來方向定位為元宇宙公司。

這一舉動看來也是有因可尋,實在不感驚訝。

另如,就如朱克伯格在發佈會中影片所述,目前距離真正「元宇宙」還有很長一段距離。

當然會有人說「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如果一直都不開始,那永遠也做不到。

但是,他所畫這塊大餅,卻大到不止「千里」之遙。

圖為「元宇宙」整個概念的上下游相關產業,從基礎設施、人機接口、去中心化技術、3D引擎、人工智能、創意設計、用戶體驗、甚至到應用商店。

Matrix、腦機接口

現在談起「元宇宙」,大家腦中第一時間都會浮現戴上 VR 眼罩進入到另一個虛擬世界這個畫面。而「元宇宙」的打開方式卻有可能不止於此。目前無論是 VR 眼罩及其他可穿戴設備,都是為了用戶在「元宇宙」中有更強沉浸式體驗,讓用戶在現實世界的肉體及五官都能夠充分與虛擬世界交互。

個人猜想「元宇宙」更佳交互方式,是讓意識進入肉體,以腦機接口(簡單來說,是在人類和電腦之間建立可通訊的通道)更為合適,由電腦直接產生訊號,省略感官轉譯這個過程,直接刺激大腦產生「實境」,這同樣能達到「元宇宙」效果。這並不是天方夜譚。

Elon Musk 其中一間名為 Neuralink 的初創公司,就是透過手術機械人,向大腦植入不到頭髮十分之一大小幼細的細線,透過這條細線傳輸腦電波信息,實現大腦與外界人機交互。今年4月份也公佈了最新技術進展,成功讓猴子學會透過腦機接口連接玩電視遊戲。

大部份朋友都有看過《The Matrix》這套經典電影,人類透過線纜與連接後腦,靈魂卻進入被設計好的「真實」之中。

結論

「元宇宙」最終形態現在無從得知,就連各科技巨頭也有不同定義,到底是虛實融合、虛實隔離,抑或虛實聯動,誰也說不清。

不過「元宇宙」都具備有一些大家都公認的特徵。

另一方面,可以想像到,「元宇宙」作為極其理想化的一個數字烏托邦,有人說是下一代互聯網,有人說是人類科技一個奇異點...但個人看來,至少在未來五至十年「元宇宙」概念更多仍是被用來作為一項標的,一個被用來追棒、被用來畫大餅、吸引投資者的一項標的。

在技術上,雖然目前初步構想「元宇宙」整個所需要技術棧,都有技術方案可以實現,但是距離真正「元宇宙」級效果,還有非常非常漫長的一段路,無論在硬件設備和軟件上。

除了技術問題外,「元宇宙」更多要面對社會制度問題,就算真能夠實現,因為「元宇宙」最終只會有一個,如果最終「元宇宙」使用去中心化的模式構建,也不難預見國家與國民、國家與國家不同社會體系之下,是否能夠達至一種共同的「元宇宙」協議?別忘記,雖然「元宇宙」概念很美好,但是大家肉身還在這個現實世界,終受現實生活所約束。

真正「元宇宙」可能還很遙遠,或許不是

也許你我早已身處在一個被更高維度設計下的「元宇宙」當中...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